微生物之營養


微生物需藉攝取營養物質作為碳源及能量源,而經代謝作用所產生之能量運用於新細胞合成與支持生命。各種微生物生長繁殖所需之營養物成分則與本身之組成化合物相似,除此主要營殖所需之營養物成分則與本身之組成化合物相似,除此主要營養成分外,尚需一些微量元素,例如MgZnCu等。

微生物營養代謝與能量



微生物之營養


微生物需藉攝取營養物質作為碳源及能量源,而經代謝作用所產生之能量運用於新細胞合成與支持生命。各種微生物生長繁殖所需之營養物成分則與本身之組成化合物相似,除此主要營殖所需之營養物成分則與本身之組成化合物相似,除此主要營養成分外,尚需一些微量元素,例如MgZnCu等。


一、細胞組成


(一)主要成分


醣類(Carbohydrate) 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
1.5~36%


蛋白質(Protein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40~80%


脂質(Lipid)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0.4~39%


核蛋白(Nucleoprotein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微量


(二)微量成分


乙醇、色素(Pigment)、微生素(Vitamin)、臘質(Wax)


二、元素需求


不同微生物之各種元素需求與其本身組成元素比例相近,各類微生物之元素組成比例如下:


好氧細菌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
C5H7O2N
        C/N=5


厭氧細菌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
C5H9O3N
        C/N=5


真  菌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
C10H7O6N            
C/N=10
(真菌適合高碳氮比)


     類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
C5H8O2N
       


三、能量來源


細胞代謝產能與電子供給者有密切關係,自營代謝電子供給者為無鹽類,異營代謝則為有機物。


 


代謝酵素系統


       
 微生物之代謝作用需藉由一連串的酵素作用,才能分解氧化獲得能量維持生命及繁殖後代。


一、酵素(Enzyme)之定義


酵素又稱作脢,為一種複合蛋白質,由脢蛋白(Apoenzyme)及輔脢(Coenzyme)構成。


(一)脢蛋白:又稱脢本體,具有一定化學結構的蛋白質,決定化學反應發生的位置(site)。單獨存在不具活性,分子量大,無透析性。


(二)輔脢:單獨存在亦不具活性,通常為分子量小之維生素、核酸等有機分子,具透析性。依反應功能,可區分三種常見的輔脢。


1.DAN+FADFMN等一負責氫及電子之轉移


(1)DAN+(Nicotinaminde
Adenine Dinucleotide)


菸鹼醯氨腺嘌呤隻核甘酸-接受1H+2e-成為NADH


(2)FAD(Flavin Adenine
Dinucleotide)


黃素腺嘌呤雙核甘酸-接受2H+2e-成為FADH2


(3)FMN(Flavin
Mononucleotide)


黃素單核甘酸-接受2H+2e-成為FMNH2


2.ATPGTP-儲存能量,供應細胞活動之能量。


ATP(Adenosin
Triphosphate)


腺嘌呤核甘三磷酸鹽-具高能磷酸鍵,攜帶能量。


ATPADP+Pi(磷酸根)→AMP+2Pi


(高能)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 (低能)


GTP(Guanosin
Triphosphate)


鳥糞嘌呤核甘三磷酸鹽-具高能磷酸鍵,攜帶能量。


3.CoA-促進分子內C-C鍵之斷裂


CoA(Coenzyme A)輔脢A-可攜帶醯基(acyl-)成為醯基輔脢,常見者為乙醯基輔脢(Acetyl-CoA)


二、酵素之分類:


(一)胞外脢(Exoenzyme)


由細胞內分泌送至細胞外,主要為分解細胞外大分子有機物質(如蛋白質、澱粉及脂肪),促使水解成可溶性小分子物質,以利通過細胞膜,而被攝取。


(二)胞內脢(Endoenzyme)


可將由外界攝入細胞內之物質更進一步代謝分解及轉移,同時伴隨大量能量之產生,以供細胞使用。


三、酵素之特性


(一)專一性


特定之酵素通常只能催化一種特定的生化反應,勿無法催化他種反應。


(二)循環性


在催化作用的過程中,本身只與受質暫時結合而促進其作用,並不滅少或改變,故可循環反覆的斷續作用。


(三)限制性


不能促使某種作用發生,也不能影響作用的方向,只能促進已發生的作用加速進行。


(四)系統性


各種酵素系統在細胞內各有一定的位置,可同時進行不同之化學反應,不相妨礙。


(五)敏感性


酵素主要的成分為蛋白質,故凡能影響蛋白質的因素都會影響酵素作用,例如pH、溫度、重金屬等。


(六)保護性


有些酵素在細胞內呈不活動的狀態,須在特殊條件的才能發生作用。


四、酵素動力反應(Enzyme
Kinetics)


Michaelis and Menten反應模式


酵素與基質之反應


         
k1   
k3


   →  →


E+S      ES   
E+
生成物(P)


         


         
k2    k4


        E:酵素(enzyme)


        S:基質(substrate)


        k1:合成ES之速率常數


        k2:解離ES成生ES之速率常數


        k3:轉換ES成生成物之速率常數


        k4:生成物形成ES之速率常數


當反應在穩定狀態時d[ES]/dt=0,即ES形成速率=ES消除速率


k1[E][S]+k4[E][P]=k2[ES]+k3[ES]


整理得


〔E〕            k2+k3


── = ────


ES       
k1[S]+k4[P]


假設k4[P]<<k1[S],且[E]T=[E]+[ES]


則得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[E].[S]


[ES]=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

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
[(K2+K3)/K1]+[S]


若反應速率R[ES]生成量成正比,則當所有酵素均以ES型態出現時(即[E]T=[ES]),可得最大反應速率,Rmax


km=(k2+k3)/k1,可得Michaelis-Menten方程式,Km稱為半速常數(half –velocity
constant
)或Michaelis-Menten常數。


        Rmax[S]


R= ────


        Km+[S]


Km值愈低,表示酵素與基質之親和力愈大。


1.[S]>>Km時(高基質濃度時)


        RRmax,屬零次反應


2.[S]<<km時(低基質濃度時)


 


 


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
Rmax


R= ───.[S]=K1[S],屬一次反應


        Km


 


代謝作用分類


一、依微生物對營養來源的不同予以分類如下:


(一)碳源


有機碳   →異營性Heterotrophs


無機碳(CO2) →自營性Autotrophs


(二)能量源


化學反應(氧化還原)→化學合作性Chemotrophs


    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
 →光合成性Phototrophs


(三)電子供給者


有機物    Organotrophs


無機物    Lithotrophs


二、依據微生物代謝生存方式,可區分為四大類


(一)光合自營性菌(photoautotrophs)


(二)光合異營性菌(photoheterotrophs)


(三)化學自營性菌(chemoautotrophs)


(四)化學異營性菌(chemoheterotrophs)


 


光合成性代謝


一、光合自營性(photoautotrophs)微生物代謝作用


以日光能為能量源,CO2為合成細胞之碳源。可區分成:


(一)真核光合自營性(Eucaryotic
photoautotrophs):


綠藻(green algae)


(二)原核光合自營性(procaryotic
photoautotrophs):


藍綠藻(blue-green algae)及光合細菌(photosynthetic
bacteria)


二、光合作用之種類


(一)有氧光合作用:藍綠藻與藻類之光合成反應


藍綠藻色素-葉綠藻a、葫蘿蔔素、phycobilinphycoerthrin等。


藻 類色素-葉綠素a、b、c、d及類葫蘿蔔素、藻青素等。


       
 以H2O為電子之供給者,產生O2,故呈好氧狀態。


1.光反應:產生能量及還原力


當光合色素接受光能時,其中一部分原子,因受光能的激動而釋出電子,立即分別引發兩種不同的化學反應。


(1)產生能量:促使ADP轉變成含有更多化學能的ATP


(2)水之光解:產生游離的氧氣,同時也釋出水中之氫原子,並連同原有的電子,繼續參與還原含碳化合物之反應。


 


 日 光


12H2O+18ADP+12NADP →


       
           
 葉綠素


       
           
6O2+18ATP+12NADPH2


2.暗反應:消耗能量合成有機物


由光反應送來的ATPNADPH2可提供固碳作用中所需之能量與還原力,此反應又稱為卡爾文循環(Calvin
cycle)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 葉綠素


18ATP+12NADPH2+6CO2   →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 基 質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 C6H12O6+18ADP+12NADP+6H2O


綜合反應: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
日 光


        6CO2+6H2O    → C6H12O6+6O2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
葉綠素


(二)無氧光合作用:細菌性光合反應


無氧光合作用為厭氣菌利用菌體葉綠素(bacteriochlorophyll)吸收光能且以H2S或還原性有機物作為電子供給者,生成葡萄糖,但無O2之釋出,而釋出硫S。自營性光合細菌包括:


1.綠硫菌:


H2S為電子供給者,S顆粒貯存在細胞外,暗處無法生長,例如Chorobium


6CO2+6H2S+日光能  → C6H12O6+6S


2.紫硫菌:


3.H2S為電子供給者,S顆粒貯存在細胞內,暗處無法生長,例如ChromatiumThiospirillum


6CO2+6H2S+日光能  → C6H12O6+6S


三、光合異營性微生物代謝作用


(一)綠非硫菌(Green non-sulfur
bacteria)


雖少數菌種可利用H2S作為電子供給者行光合自營性代謝,但在暗處即以有機物作為電子供給者行異營代謝。故屬兼性厭氧,兼性光合,例如Chloroflexaceae


(二)紫非硫菌(Purple non0sulfur
bacteria)


光合作用僅發生於有光存在之厭氧環境,若在黑暗處微氧情況即利用有機物作為電子接受者及碳源,屬兼性厭氧,兼性光合。


例如:RhodospirillumRhodopseudomonos


 


化學合成代謝


一、化學自營性(Chenoautotrophs)微生物代謝作用


(一)絕對化學自營性細菌(obligately autotrophic
bacteria)


CO2為碳,氧化無機物獲得能源。屬一級生產生,可製造有機物,例如硝化菌、硫氧化菌、鐵細菌等。


(二)兼性化學自營性細菌(facultative chemoautrophic
bacteria)


CO2為碳源,可以利用無機或有機物為其能源,例如氫細菌hydrogenomonas能將氫氧化成水,而獲得能量。


二、化學異營性微生物代謝作用


以有機物基質獲得能量源及碳源


例如Aerobacter aerogenes(細菌)、真菌、原生動物


基質之代謝分解可以醣類(貯存式與結構式)、蛋白質及脂質三大類分別說明。


(一)醣類(碳水化合物)


1.貯存式醣類分解(澱粉、肝醣)


(1)水解作用


由多醣類、寡醣類、雙醣類分解為溶解性的單醣(如葡萄糖),以便進入細胞內,通常由胞外脢作用。


(2)醣解作用(Glycolysis)


將六碳醣藉能量及酵素作用分解成2個丙酮酸的過程,此程在有氧或無氧環境下均可進行,先耗能再產能,可淨產生2ATP。屬於基質磷酸化作用(Substrate level
phosphorylation)
方式產能。


(3)醱酵作用


僅發生於無氧環境,其電子供給者及接受者均為有機物,產生能量少,一莫耳葡萄糖進行醱酵作用僅產生2ATP(醣解作用時所產生),故亦屬於基質磷酸化作用(Substrate level
phosphorylation)
方式產能。


a.酒精醱酵(CO2產生)


     單糖→醣解→丙酮酸→乙醛→(還原)→乙醇


b.乳酸醱酵(無CO2產生)


     單糖→醣解→丙酮酸→(還原)→乳酸


2.結構式醣類分解(纖維素之分解)


纖維素(cellulose)屬非分支狀聚合物之多醣類,其聚合單元為葡萄糖,而每聚合單元之間以β-1,4連結,故造成微生物之難分解性。自然界僅有少數細菌及真菌可進行分解利用,常見之細菌有ClostridiumMyxobacteriaActinomycetes等菌屬,其厭氧分解步驟如下:


(1)水解作用


具有cellulase胞外脢之特殊細菌,將cellulase擴散至細胞外,將纖維素多醣類水解成小分子之雙醣類(cellobiose),然後進入細胞內,再分解成葡萄糖(Glucose)單體。


 


       
   
           
   
進入細胞


cellulose   →    cellobiose 
 
 →       
Glucose


   
       
胞外脢       
   
細 胞 膜


(2)醣解作用


        EMP pathway 2ATP


Glucose  →       
        2Pyruvate
(丙酮酸)


       
 2NAD+    2NADH


(3)厭氧分解


 CoASH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Pyruvate  →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
CO2+H2(g)+Acetyl-CoA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 H3PO4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ATP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Acetyl-CoA →Acetyl-Phosphate  →乙酸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
CoASH


(二)蛋白質之分解


微生物分解蛋白質需先藉胞外脢分解成胜太或胺基酸等小分子物質,才能進入細胞內,然後在細胞內進行脫羧、脫胺及轉胺等降解作用,其產物有延胡索酸、草醋酸、α-酮基及戊二酸及各類碳水化合物等等,在好氧代謝時可直接或間接切入TCA循環,產生電子攜帶者,以利後續電子傳遞系統之能量產生。


       
Proteinase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
    peptidase


蛋白質  →         
polypeptides         
         
peptide
胜太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 (聚胜太)       
    aminoacid
(胺基酸)


       
脫羧作用    acetyl-CoA、延胡索酸鹽、草醋酸鹽


    脫胺作用→    α-酮基戊二酸鹽、琥珀酸鹽等中間代


       
轉胺作用    謝產物+NH3


       
 
各類中間代謝產物則切入檸檬酸循環或其他代謝循環。


(三)脂質之分解


脂質烴酵素作用最初分解為甘油及脂肪酸,經代謝作用最終主要以丙酮酸、乙醯基輔脢等形式之代謝中間產物進入轉化作用。


β-氧化是藉由消耗ATP,接上CoASHH2O,反應過程生成FADH2NADH電子攜帶者,最後轉變成為Acyl-CoAAcetyl-CoA進入TCA循環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
Glycolysis


       
Lipidase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
(E.M.P)


脂質  →    甘  油         →    丙酮酸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
   
β-oxidation  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
   
脂肪酸    →    Acetyl-CoA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
    NADHFADH2


       
 產生Acetyl-CoA切入循環,繼續代謝


       
 產生NADHFADH2則進入電子傳遞鏈生成能量。


 


好氧代謝與厭氧代謝


一、好氧代謝分解


有機物經水解、醣解作用(醣類)、脫胺、脫羧、轉胺(蛋白質)、β氧化作用(脂質),產生乙醯基輔脢進入TCA循環,在TCA循環中產生CO2GTP及電子攜代者(NADHFADH2),然後進入好氧電子傳遞鏈生成更多之能量(ATP)H2O(O2為最終電子接受者)


(一)TCA循環


又稱檸檬酸循環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bish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